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金苑快讯 校务公开 德育之窗 绿色童谣 快乐读书 教师频道 家长频道 学生园地 校长信箱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教师频道>>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出处:赵海霞      已经有8209位读者读过此文
 
 
 

课堂因你而精彩

---------合肥听课心得体会

赵海霞

2014117-9日,我有幸前往合肥参加“2014年和美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活动。两天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很紧,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六节优质课,三场高效教学讲座。对于我们每一位参与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

六位名师奉献的六节优质课精彩纷呈。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使课堂变成学生彰显个性,灵感飞扬的殿堂;而师生,生生思维的积极碰撞,言语诚挚的交流,情感愉悦的融合,又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充满魅力。下面我具体谈谈几节课的听后感。

第一二节课分别是合肥的檀新桃老师和名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作为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它们各有特点。老师相对年轻,但却具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大气灵活。她借助ppt巧妙地解决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的关系,为这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扫清了障碍。

而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行走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课上的一节经典课例。早在上班之初,我就视频观摩了吴老师的这节课。这次能亲临现场,感受名师的风采,聆听名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又有了新的感悟。课伊始,通过“相遇表演,抠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真实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理解相对、同时、相遇、相距等概念,进行自主探究等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根基。整节课,充满了童趣、乐趣。学生会学、爱学;场面热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跟着吴老师一道走进那充满生机的数学乐园中,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在课堂上,有位学生说道:“两个人相对走来,结果不就会“撞头”了吗?”吴老师扶摸着表演的同学,深情地说:“我们只是在研究数学‘相遇’问题”,他们是轻轻地擦肩而过。”这样富有人情味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倍受到鼓舞。她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难怪那天下课了,还有很多学生围着吴老师,要她签名、留地址等不愿意离去,很多听课的老师都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下午又听了两节课。分别是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名师贲友林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和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特级名师牛献礼老师的《解决问题》。两位名师的课各有特色。贲老师改变以往常见的一问一答“挤牙膏”式的互动方式,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占据课堂中更多的份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学还能教,虽然学生的语言比较稚嫩,方式也比较简单,但学生用自己的水平阐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在教,他们在学。学生“教”,学生“学”,他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不再单纯地接受知识,还在表述知识,并与教融为一体。贲老师的“空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也展示了大师的风采,名师的魅力。牛老师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每分钟8千米和每小时8千米在数学上的不同得出速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的思维之旅。

第二天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上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听这节课可谓如沐春风,整节课美得无可挑剔:语言幽默、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简单的一个a+b=b+a,3+4=4+3就讲得清澈透明,耐人寻味;抓住了课堂上所有能够生成的东西,又是轻松点拨,让学生不知不觉顿悟;抛出的所有问题都有思考性、启发性,任何知识点都能讲透讲细讲清;板书简要、高度概括、一目了然;a+5等于什么的讨论让人耳目一新,又解决了练习中学生常在填空时无言一对的难题。通过本人x岁猜测x-1岁的可能是谁。抓住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思考与发现中展示了数学的美。没有任何一点强加的味道,其中又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整堂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最后一节课,江苏青年教师强震球老师的《圆》,同样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面,驾驭、调控课堂的超强能力,同时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也赢得了我们的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从名师的课上,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课堂上得太紧,对教材教参把握得还不够,备学生又总是不充分。如何才能轻松自如,如何才能幽默生动?留给我思考和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打印本页
 
无标题文档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用户排行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5 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小学
地址:铜陵市金口岭东村 邮编:244000 
电话:0562-5818440 Email:tljklxx@126.com
皖ICP备05004243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