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蚕嘞,一元钱五条。”话音刚出,摊前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这当中除了惊讶、好奇的学生,还有趣味盎然的家长和老师。
在我校校园跳蚤市场卖得最欢的就属这个摊位了,摊主是该校503班的王紫弦同学。小女生穿着短衫短裤,长得白白胖胖,眼睛大大的,亮闪闪的。她的神情很淡定,似乎这样围得水泄不通的场面,她早就预料到了。
“我要五条。”
“我要十条。”
“我要二十条。”
顾客们争着,抢着,吵吵着。
“别挤啊,一个一个排好队,慢慢来。”她的声音不算响但很有说服力,不愧是该校的大队委。
一片桑叶正轻柔地摩挲着蚕儿, 她似乎是在给蚕儿挠痒痒。蚕长得肉肉的,像一座小山似的密密麻麻地堆在一个不大的鞋盒子里,估计至少得有四百来条。据说,这只是她养的一部分,还有不少早先都送人了呢。至于这次把蚕拿到跳蚤市场来卖也是突发奇想,就当是一次小小的社会实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见她麻利地抽出一个塑料袋,放进两片桑叶,然后熟练地捡起几条小蚕放进袋里,临了还不忘交代一句,袋口可别扎紧啊,养蚕的盒子要通气,还有不能让蚕饿着,不然长不大的。
买的人喜形于色,卖的人满脸欢喜。鞋盒里的蚕一条条地卖走了,王紫弦面前的钢镚儿也渐渐多了起来。
“王紫弦,我也想买你的蚕。”
“好啊。”
“可我没带钱。”说话的是王紫弦的同学,她的脸涨得通红。
“这好办,你帮我卖蚕吧,作为报酬,到时候我给你几条。行不?”她说得很干脆。
“太好啦。”同学兴奋得手舞足蹈。
俩人通力合作,“卖场”显得井然有序。
最后,留了几条准备给同学的,结果同学竟然一出手,卖了!
得,王紫弦数了数赚得的钱,一共八十多元!她拿了六元给同学,算是打工的钱。
俩人欢欢喜喜地收摊。
这事震惊了整个校园!
对于女儿养蚕,王紫弦的父亲王贵力说,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掌握养蚕的知识,也能培养孩子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此外,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内心孤独,把蚕宝宝当宠物养,安全又不费事,孩子可以得到不少快乐。
有家长说,小学生养蚕意义很大。在蚕完成了从卵到蚕虫,从蚕虫到茧蛹,从茧蛹到茧蛾,从茧蛾又到卵的生命循环周期中,让孩子了解到蚕的生命就是在这样循环往复中延续下去的。从中也能使孩子联系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养蚕养出感恩心。
校长胡朋贵认为,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新的课程改革现在提倡各学科要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养蚕这样一个过程对孩子来讲,不仅对她的观察,对她的表达,对她的认识,甚至对她今后人生都很有好处。养蚕过程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