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有感
唐晓雄
(http://blog.sina.com.cn/tangxx02)
我有幸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金秋十月,到镇江参加“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届活动的主旨是“向儿童展示数学之美,让儿童感受数学之美,放飞学生的数学思想,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让童年快乐 为人生奠基”。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15位教师为我们展示了15节精彩的课例,聆听了专家的精彩到位点评,感受了镇江实验小学学生的良好素养。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课堂应变与处理能力、深度精确的教材把握与处理以及教师的个人风格魔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颇为感动,于是闭目长思,随感而敲。
感想之前首先想到的五天的行程,住宿四天,换了三家宾馆,为有一夜的安身之处,一次找宾馆到十二点、一次上网收索到凌晨一点。授课教师中教龄最小的4年教龄,惭愧呀……,闲话少说,还是言归正传。
一、 理想的课堂
我理解的理想课堂如曹培英老师说,是“概念车”,它在每次车展上都有,但不能上路,理想课堂也如斯。它不会在常态课上出现,但是方向,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目标。许科勤老师执教的《吨的认识》一课堪称是“概念车”,以其丰富的体验、精巧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很抽象的概念课,为了让学生体验、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表象,许老师课前准备了大米、纯净水、白菜、旺旺大礼包、婴儿游泳池等教具,让孩子们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算一算直观的感受了什么是吨。课前交流中,许老师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提供了民主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接着借助动物园动物的图片,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动物的重量,学生从心理上产生重、很重很重、很轻很轻的感觉,在课始,许老师精心创设了“小马虎逛动物园”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克”“千克”等相关旧知的回忆,引发了学生对更大的质量单位的一种认知需求,从而为今天学习的新知“吨”找到了生长点和切入点,并自然地引出了“吨”这一新课学习内容。在“感悟体验,认识1吨”环节中,许老师分四个层次创设了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首先,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接体验一袋10千克的大米有多重,再通过大力士搬大米,感到3袋大米(30千克)就很重很重了,并告诉学生:30千克大米已经很重了,但是这个重量与1吨相比差得远了!从而使学生对吨是一个“很重”的质量单位产生了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一袋一袋地积累,通过进一步的推算,使学生明确100袋这样的大米是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这样,学生经历直接体验—间接体验—推算想象的过程,逐步建构起了1吨实际大小的观念。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借助白菜、大米、水、婴儿游泳池、旺旺大礼包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和推算,通过不同的对象进一步建立1吨的表象。在体验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然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某种物体多少个重1吨,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1吨的表象。最后,通过组织学生对上面三个层次的活动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以及它们不同的体验方法。在“练习应用”环节中,许老师精心选择了“灵山大佛”景点以及国庆大阅兵事件中的有关素材,通过运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推导出灵山大佛、华表的重量,让学生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或进行简单的计算,巩固对新知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在教师优美的语言和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学生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方法和积累的一定的数学经验,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许老师的这节课,教案设计是精当的,课件制作是精美的,课堂氛围是民主融洽、和谐活泼的,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学习更是轻松、快乐的。
还有山东王晓芳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整节课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孙悟空金箍棒的变化为教具、学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机会体验毫米、分米的长短。王老师通过量、比、画、估、想等手段感受毫米、分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会深刻。
二、扎实的课堂
滁州琅琊区袁娜娜执教的是《认识线段》,课堂教学设计波澜不惊,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扎实又到位。袁老师的课诠释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定论。
1、细腻、到位是袁老师最大功力,她利用自己标准的语音与身体语言生动地演绎了二年级中极具传统的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毛线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为后续认识线段是“直”的奠定了坚实的听觉基础。教学设计上以毛线为教具,感知线段的“直”、有长度、有两端点。并以毛线为教具,理想地实现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渡。本课成熟地利用毛线的操作、演示,形象、成功地抽取了线段的概念。
2 、有效地把握了课堂节奏,铸就了课堂缓慢适度的美感。美的课堂其如诗如乐如画,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运行中的节奏,细至语言节奏感,泛至课堂行进中的总旋律,都应该做到有刃有余。
3、有效地进行课堂的训练、培养与方法渗透。课堂凸显了袁老师适度评价,不浮夸,也不吝啬评价。引导学生倾听、让学会表达,扎扎实实,稳步推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于二年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倾听、学会表达,说完整话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中落实的相当到位。在认线段、画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通过精美礼盒的演示、找出线段。
江苏镇江顾琴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为在这样的展示舞台上少见的平实课堂。没有奇思妙想、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汗牛充栋”的教具学具,平实中见扎实、平实中见功底。课堂设计如一汪秋水、清澈透明,如春风化雨的语言,引而不发,指而有向。线段图的导入水到渠成,分析到位。“现在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三、大气的课堂
大气的课堂需大师的风范、需大气的设计、学大气的智慧。浙江蓝雪敏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可谓大气之课。在出示一组材料:“(1)用流水洗手30秒以上,可洗去80%的细菌。(2)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1%。(3)据统计,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约为22%。”让学生会阅读了解这些信后,授课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本节课中,她没有教学生读百分数、没教学生怎么写百分数。而是力图从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百分数与概率的联系三方面进行教学。蓝老师深入的挖掘教材、机智的把握课堂,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大于100%的”“2010年的收入是2009年收入的( )。”
四、遗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与观念。诚然十五节课中也有我认为是瑕疵的地方。如《百分数的认识》蓝老师最后对中奖率和百分数的误解。《可能性的大小》在体现: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感受知识所蕴含的”美“的教学目标的体现不够到位……
如果我的课堂能让孩子的童年快乐,那该是我无限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