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9月29日金口岭小学正在开展“祖国祖国我爱你”新童谣吟诵活动。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德成
“一张桌子两杯茶,三棵柳树四朵花,五条鱼儿水中游,六只鸭子岸上耍……”“木棉花开红又红,摘朵花儿寄广东;爸妈打工真辛苦,我向爸妈来报功……”在铜陵市金口岭小学,诸如此类的“童谣墙”、“童谣展板”,共有32块之多。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该校采访,感受到了浓浓的童谣文化氛围。
学校:桑树条子从小育
金口岭小学是铜陵市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采访中,该校校长胡朋贵对记者说。
自2005年以来,该校推广普及健康有益的新童谣,来引导学生品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并以推广普及新童谣为主线,引领各项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已成为该校办学的鲜明特色。“桑树条子从小育,大了、定了型了,想‘育’也来不及了。”胡校长说,“健康的文化是优秀的精神食粮,童谣是最适合小学心理特点的优秀思想教育文化之一。”
起初,他们精选了32首新童谣精心布置在两栋教学楼每个楼层走廊墙壁上,大队部和各班出
了专题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和校报也先后开辟了新童谣专栏,布置了以“唱响健康童谣,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同时,他们还将这32首新童谣印发给每一名学生,要求在课间(午间)活动、游戏中传唱。2005年5月,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专门安排了一场新童谣吟诵比赛,各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童谣吟诵与歌舞等艺术形式、与跳皮筋等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不少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童谣传唱新方式,学生对童谣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此项活动把新童谣推广普及活动推向了高潮。随后,他们又精选了25首童谣与首次推荐的32首童谣合在一起,编印了口袋本《新童谣一》。
家长:鼓励孩子写童谣
根据孩子们喜欢童谣、热爱童谣的情况,2006年,全校师生又共同编创《金口岭小学师生编创新童谣集》。从那以后,学校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师生编创新童谣。
孩子对自己编创的童谣印象深刻。2007年9月,他们又编印了口袋本《新童谣二》。
不经意间,孩子们的创作居然获得了成功,在不久前由省委宣传部等组织开展的首届安徽省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中,金口岭小学叶圣杰、 江宇晨同学的童谣作品,分获二三等奖。
听说儿子创作的童谣作品获奖,叶圣杰的妈妈虽然有些意外,但她同时认为,这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鼓励孩子写童谣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写童谣也是学习,写自己的感受,能更好地帮助学习,我认为这是好事。”
江宇晨的父亲说:“孩子笔下写的东西,都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就想让他开心些,对他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据胡校长介绍,除了开展大型的活动外,他们还将“新童谣”与喜闻乐见的健康游戏结合起来,如跳皮筋、拍手游戏、踢毽子、创编操等,并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活动、课余时 间学童谣、编童谣、用童谣、传童谣、唱童谣、绘童谣、演童谣,让“新童谣”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用“新童谣”取代那些危险、低俗的游戏,充实和活跃课余生活,净化了校园文化。
这所在铜陵市为首家、在全省持续开展吟诵新童谣的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童谣润物细无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童谣的教育内涵,由课外向课内延伸,把‘童谣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研究的轨道。”胡校长如是说。
http://epaper2.wjol.net.cn:8080/wjwb/html/2011-10/08/node_1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