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春生) “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道等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我请妈妈快坐下,妈妈见了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娃娃。 ”铜陵市金口岭小学校园内,这些由小学生们自己编创的童谣,在同学们中间广为吟诵。
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发挥健康童谣对未成年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金口岭小学近几年率先在学生中开展新童谣推广普及活动。
“用童谣的方式对当代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符合当代儿童的认知特征。 ”金口岭小学校长胡朋贵介绍说。他们精选了32首新童谣,精心布置在两栋教学楼每个楼层走廊墙壁上,大队部和各班出有专题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和校报也先后开辟新童谣专栏,营造较浓郁的活动氛围,并将32首新童谣印发给每一名学生,要求同学们在课间(午间)活动、游戏中传唱。学校还通过举办童谣编创专题讲座、出新童谣专题黑板报、编手抄报、各班每周推荐诵读一首新童谣、看谁会的童谣多擂台赛等多种形式,推进活动深入开展。3月21日,学校各班级都组织了庆祝“世界儿歌日”新童谣吟诵会。(2010-3-26)